摘录:苏联篮球回忆录

2025-10-31 21:38:44 7571

摘录:苏联篮球回忆录

(2015-12-29 16:42:10)

分类:

摘录

一提起苏联体育,篮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,作为一个世界篮球大国,强国,苏联也是50-90年代唯一一个能够同时在世锦赛、奥运会与篮球霸主美国对抗的国家(南斯拉夫也算半个,但是在奥运会上从来没战胜过美国)。

1947年苏联第一次参加欧洲篮球锦标赛,以科涅夫,科尔基亚,布塔陶斯为主力的苏联队,在主教练斯潘达扬的带领下六站六胜,轻松夺冠。

可惜,此后,苏联并没有参加1948年奥运会,也错过了1949年欧锦赛,1950年世锦赛。

1951年苏联重新参加世界大赛,1951年欧锦赛,几乎以47年原班人马为主,苏联队再次轻松夺冠,成绩为9战9胜,可以说当时的苏联队是欧洲第一,世界第二,唯一不能战胜的就是美国队。

1952-1964年苏联篮球4次夺得奥运会亚军,决赛中都是输给了美国队。1952年,以25:36告负,上半场苏联队只落后1分,可惜下半场美国采用赖球战术,当时没有24秒的规定,所以打出了这个奇低的比分。1964年以59:73输给美国,可以说已经逐渐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。

在这个时期,苏联篮球队的平均身高都低于美国队,但在中锋位置上,涌现了众多大个子球星。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身高2.20米的来自拉脱维亚加盟共和国的克鲁明(当时世界第一高中锋)。克鲁明参加3届奥运会,获得1956,1960,1964年银牌,参加三届欧锦赛,获得三枚金牌。当时的苏联队中除克鲁明外,参加多届奥运会的还大有人在。

瓦尔德曼尼斯同样来自拉脱维亚,获得1952,1956,1960三届奥运会银牌,同样也获得了三枚欧锦赛金牌。拉脱维亚的穆伊兹涅克同样获得1956,1960,1964年三枚奥运会银牌以及三枚欧锦赛金牌。

可以说,50-60年代苏联男篮的主力以拉脱维亚为主。

1959年苏联第一次参加篮球世锦赛,获得第六名,当时复赛苏联及东欧多个国家由于抗议,放弃了一些比赛,导致成绩不佳。

1963年篮球世锦赛,著名教练戈麦尔斯基带队,以沃尔诺夫,祖布科夫为主力的苏联队获得铜牌,收获了世锦赛的首枚奖牌。

1967年第五届世锦赛,还是戈麦尔斯基带队,以沃尔诺夫,谢尔盖.别洛夫,保劳斯卡斯为主的苏联队9战8胜获得篮球世锦赛金牌。

虽然早期苏联男篮以拉脱维亚,立陶宛球员为主,但是真正的大明星还是俄罗斯球员。其中有两位不得不介绍。

谢尔盖.别洛夫,被称为“俄罗斯的杰里韦斯特”,参加4届奥运会,获得1金3铜;参加4届世锦赛,获得2金1银1铜;参加7届欧锦赛,获得4金2银1铜;1991年入选欧洲历史50个最伟大球员(排名第一);1992年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,成为第一个非美国球员入选名人堂的;2007年入选FIBA名人堂;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负责点燃火炬;1970年篮球世锦赛被评为MVP;1969年欧锦赛被评为MVP。别洛夫身高1.90米,头脑灵活,投篮命中率高,从1966-1980效力苏联队15年,得分总是第一、第二。退役后的别洛夫,担任教练。带领俄罗斯队夺得1994,1998年两届篮球世锦赛亚军;1997年欧锦赛铜牌。

另一位俄罗斯球员沃尔诺夫,同样参加4届奥运会,获得1金2银1铜;参加两届世锦赛,获得1967年金牌及1963年铜牌;并且参加六届欧锦赛全部获得冠军。

真正让苏联男篮大放光彩的是1972年奥运会。决赛在苏联和美国中上演,两个队皆为8胜0负,苏联队半决赛击败了美国二队波多黎各,美国队则击败了古巴队。比赛开始,苏联队在教练康德拉辛的指导下,稳扎稳打,比分一直领先,最多的时候领先美国队9分。下半场没有退路的美国队展开大反扑,科林斯连续得分。双方的火药味也很浓,苏联队的保劳斯卡斯和美国队球员差点打起来,结果双双被罚下。比赛还剩不到1分钟,苏联以49:48领先。科尔基亚传球被美国队的科林斯抢断,后者突入篮下被放倒,双方都说对方犯规,结果裁判判苏联队犯规,科林斯罚球。两罚两中,美国反超1分。苏联交流康德拉辛叫了暂停,但是裁判没有听到,苏联队友后场罚球,时间走了3秒,主裁判认为比赛结束。苏联提出抗议,主裁判认为苏联教练提前叫了暂停,把时间拨回3秒。这时,苏联队只有最后一击,队员后场发球直接传给篮下的亚历山大.别洛夫,后者接球后躲过两名美国队员的封盖,上篮得分。51:50,比赛结束,苏联获得篮球金牌。终结了美国人在奥运会中对篮球的统治。1974年篮球世锦赛苏联在小组赛中以140:48大胜中非共和国,92分的差距创造了篮球比赛的纪录,最终苏联队获得了那届世锦赛金牌。

此后,南斯拉夫篮球崛起,分别在1978年篮球世锦赛决赛及1976年奥运会篮球半决赛中击败苏联队,这样,70-90年代就形成了美国、苏联、南斯拉夫篮球三国争霸的格局。

1978年篮球世锦赛,苏联在决赛中以2分之差不敌南斯拉夫屈居亚军,1976年奥运会篮球半决赛,苏联同样输给南斯拉夫,虽然在铜牌争夺战中以100:72大胜加拿大队,但是苏联和南斯拉夫的仇还是没有报。

不仅在奥运会和世锦赛,在欧锦赛中,苏联和南斯拉夫更是轮流拿冠军。70年代南斯拉夫涌现多名巨星,克拉奇,德利巴西奇都是世界级球员。其中克拉奇在一场比赛中独得101分,成为一个篮球记录。而苏联也不甘示弱。

“得分王”米什金,在1982年世锦赛对美国的决赛中拿下33分,帮助苏联第三次获得冠军;被称为“电子计算机”的亚历山大.叶罗明投篮准确;还有身高2.21米的巨人特卡琴科。

1979年,1981年两届欧锦赛,苏联均在决赛中击败南斯拉夫。但是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,美国没有参加,苏联本想在主场夺冠。但是复赛中先是以2分之差输给了意大利队,又在关键之战中输给了南斯拉夫,最后获得铜牌。

1986年篮球世锦赛,苏联在决赛中以96:98两分之差输给了美国队。连续获得亚军,苏联队员心中憋了一古气。这古气终于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爆发。

1988年奥运会,美国队虽然没有NBA球员参加,但是美国阵容中的“海上将军”大卫.罗宾逊,全美大学第一得分王迈耶利都是准NBA球员,日后都成为NBA巨星;而南斯拉夫队拥有彼得罗维奇,库科奇等巨星;苏联阵中则有“世界屋脊”萨博尼斯,三分射手库尔季耐提斯,以及第一个加入NBA的欧洲球员的马修利奥尼斯,可以说1988年奥运会篮球是竞争最激烈的。但是,赛前大家都认为美国队会夺冠。

苏联和南斯拉夫在A组,美国在B组。第一场比赛,苏联就以79:92,13分劣势输给了南斯拉夫。但是,此后苏联越战越勇,先后以110:73击败韩国;加时赛98:83击败波多黎各;91:69击败澳大利亚;87:78战胜中非共和国。四分之一决赛苏联对阵巴西队,双方激战后苏联以110:105取胜,非常不轻松。半决赛苏联打美国,赛前记者都认为美国会赢。比赛开始,苏联稳扎稳打,牢牢地控制节奏,美国队在内心无法防住萨博尼斯,外线又经常让库尔季耐提斯得分。最终以82:76击败美国队。大卫.罗宾斯流下了伤心的泪水。

决赛在苏联和南斯拉夫之间展开。苏联在两届世锦赛决赛中都是输给了南斯拉夫,欧锦赛也多次败北,而小组赛又输了13分,决赛是新帐久帐一起算准备报仇。比赛一开始,苏联打了一波6:0,南斯拉夫队叫暂停。暂停后南斯拉夫连续得分比分变为10:20,苏联落后。这时,苏联队全队爆发,改变战术,让彼得罗维奇得分,掐死南斯拉夫其他得分点。萨博尼斯得了20分,抢下13个篮板;库尔季耐提斯得到21分。最后苏联以76:63击败南斯拉夫(刚好赢13分),报了小组赛输了的仇。

如果说,1972年奥运会美国输得不服的话,1988年奥运会,苏联男篮拿下金牌绝对让他们心服口服。苏联先后击败了最强的巴西队,南斯拉夫队,美国队获得金牌,可以说是1988年奥运会含金量最重的金牌。80年代苏联队的巨星当属萨博尼斯,身高2.21米,是一个具有统治力的中锋。1982年,年仅18岁的萨博尼斯就参加了篮球世锦赛,最终获得金牌。由于抵制1984年奥运会,他失去了参加奥运会机会。1988年奥运会,萨博尼斯为苏联夺冠立下了功劳。此后,苏联解体,萨博尼斯代表立陶宛参加了2届奥运会,获得2枚奥运会铜牌。

1990年,立陶宛宣布独立。而政治也影响了体育。1990年世锦赛决赛又在苏联和南斯拉夫之间展开。苏联队中的立陶宛主力纷纷拒绝为苏联效力,只有沃尔科夫等俄罗斯球员出战的苏联队在决赛中75:92输给了南斯拉夫,获得世锦赛银牌。

立陶宛主力的离开,对苏联篮球影响很大。如果说50-60年代苏联篮球以拉脱维亚为主,那么80-90年代奥无疑问,苏联篮球以立陶宛为主。主力的离开,让独联体队备战1992年奥运会大伤脑筋,本来他们还想卫冕。但是1992年NBA球星进入奥运会,加上主力离开,让这个成为一个梦想。

1992年奥运会,独联体队在小组赛中4胜获得第一,其中战胜了立陶宛;但是半决赛以74:75一分之差输给了克罗地亚(同样是南斯拉夫解体后诞生的国家)。在铜牌争夺战中独联体输给了立陶宛,获得第四。

苏联篮球的辉煌也划上了一个句号。

分享:

喜欢

0

赠金笔

阅读┊

收藏

喜欢▼

┊打印┊举报/Report

加载中,请稍候......

前一篇:摘录:1995冠军的心

后一篇:连载:球迷二十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