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匠人说 | 杨明:君子有节,箫声笛韵一竹出(一)
笛子是一种雅俗共赏的乐器,不但普通老百姓非常喜爱它,而且同时也是宫廷音乐中必不可少的乐器。历代均有文人以笛子为主题来创作诗词文赋。
笛子声悠扬,婉转动人。而且不管怎么吹,即便是流行音乐,也会有一种古朴之风,都说三年苦竹笛。
作为我们中国人,更应该把我们的这一魁宝发扬光大,毕竟学竹笛好处多多,不光练手练脑,还练气,年龄大了才知道养生的重要性,气息对人的影响是多么的大,老子以前要求“道法自然”,气息吐纳之法绝对是人们追求的养生之道。笛声一起,荡气回肠,清越直入青云,慷慨情动志士。那些诗里的笛声,潇洒了人生,绽放着风姿。
在竹笛的制作选材过程中,竹笛制作人杨明对竹子的取材要求近乎苛刻,每根竹子都亲自取材,竹材要选取五到八年的竹子,没有施过肥,竹皮光洁没有虫斑,竹节较长,竹质坚实紧密,从选材、自然风干、到测量笛子大小,杨明说一支好的笛子,要从源头抓起,杨明本人在运竹子过程中都格外小心,宁可自己受伤,也不能让竹皮受一点伤,只为做出优质的竹笛。
竹本无心,但有气节,由竹子制成的笛箫,最是缠绵,声声入耳,声声动听。笛声悠悠 诗意绵绵,笛声绵长,故可沉、可郁、可悠、可伤;又笛声高亢,故可狂、可傲,可欢、可醉。笛音袅袅,那是梦里的声音。绮叠萦散,飘零流转,穿过悠悠岁月,依然如昔……
笛和箫的演进最为明显,一直到汉代,中国传统的笛子都是竖吹的。专家说,箫过去都叫笛,早期的笛是竖吹的。汉代张骞去西域带回来的笛子是横吹的。笛子出现后,原来竖吹的乐器就叫做箫了。笛声是清脆的,仿佛清晨欢快的鸟鸣,而箫声是悠远的,仿佛月夜无形的清风。这两种乐器都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传统乐器,在中国文化中,它们早已不分彼此。
近代中,笛箫作为传统民族文化,其悠扬的旋律备受中内外各界人士喜好,笛声悠扬富有艺术魅力,是中华古文明的一大魁宝,箫声悠扬富有精神意境,音色圆润幽静典雅,适于独奏和重奏。后来因为时代的变化,时代的需要,观众的审美需要,慢慢变成今天(这样)了,杨明的笛声很是接地气,有农民泥土的芬芳,有工人的气息,有军人的汗水,杨明本人也万分感谢广大听众朋友的肯定和喜爱,任重而道远,笛箫传承八千年,杨明笛声婉转空灵,感情细腻入心,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和感染力,都说吹曲的人吹的是七情音,杨明本人愿意怀着崇敬之心,继续传承下去,无论它的未来如何,这就是他的态度。
传承中国,传播文化!
文章原发平台:华APP公众号,作者:展瑞卿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